为什么一般的赛事都会采用小组赛加淘汰赛的模式?这是最好的模式吗? - 知乎

为什么一般的赛事都会采用小组赛加淘汰赛的模式?这是最好的模式吗? - 知乎

  按照我的理解来说,这可以算是很好的模式了。

  先小组赛,这样通过积分制来淘汰弱旅——真正的强队可能一场比赛踢不好,但总不会三场全部踢不好。

  所以能够小组出线的其实都可以算是强队,这时再来1V1的淘汰赛。

  可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来决定比赛,可以有黑马,可以煽情,可以往下一届带来更多的话题。

  所以可以很大程度的来吸引注意力吸引目光吸引收视率,还避免了观看疲劳。。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接近一个月前的回答,今天瞬间收到这么多赞,再看看楼下瞬间多出来的那么多的回答,这特么的是什么鬼?

  为了将经济利益最大化,在赚钱和竞技之间找到平衡。让参赛国家至少参加三场比赛,或者最后的决赛一场定胜负,也是一种方式。

  从大赛演变史的角度解答这个问题。

  最古老的足球赛事是足总杯,也就是现在各国通用的杯赛赛制的鼻祖。真正的杯赛,就是从第一轮到决赛,全部都是淘汰赛。后来又有了英甲,也就是现在各国通用的职业联赛制度的开端,一定级别的球队不分组、不淘汰,进行完全的循环制。可见,我们日常所见的国内联赛和杯赛,所实行的赛制是两种极端。

  奥运会足球赛和早期的世界杯,都是纯淘汰制,因为它们都是杯赛,上面说过,在欧洲人的理解中,所谓杯赛,就是从头淘汰到尾的比赛。所以二战之前的奥运会足球赛,和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,都是彻底的淘汰制。1930年和1950年两届世界杯的赛制是异数,因为这两届都在南美举办,南美人崇尚循环制,这一点从早期美洲杯的赛制就可以看出。1930年实行的就是我们现在经典的循环+淘汰的赛制,又称赛会制;而1950年全程都是分组循环制。欧锦赛的前身中欧国家杯,由于参赛球队数量少,所以实行的是主客场双循环积分制。

  1954年世界杯重返欧洲,但是从赛事组织上可以看出,欧洲人对赛会制的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,那届赛制和现在的赛制不尽相同。虽然4队一组,但种子队只和非种子队比赛,同档次球队之间不比赛,所以小组赛只有2轮4场。和现在的交叉淘汰分区不同,那届的淘汰赛是四个小组第一进入上半区,四个小组第二进入下半区,所以匈牙利为什么接连碰到硬手,就是这个原因。

  从1958年世界杯开始,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循环+淘汰、小组交叉淘汰规则才最终确定,而到1962年引入比较净胜球规则并取消小组附加赛后,赛会制原则才算尘埃落定。但是事情还没完。如果说1950年世界杯完全取消淘汰赛有点矫枉过正,那么八强球队进行3场淘汰赛产生冠军,在一些人看来也不是最好的制度,因为淘汰赛毕竟还是有偶然性的,虽然八强本身是从小组赛中产生,被认为是偶然性相对较小的。

  1974和1978两届世界杯就采用了“更完美”的赛制,八强产生后,原本进入上下两个半区的球队,现在不进行淘汰赛,而是以半区为小组,进行循环半决赛。两个小组第一相当于通过了半决赛,从而可以争夺冠军,两个小组第二相当于进入四强却输掉半决赛,所以争夺第三名。如果把安慰赛性质的三四名决赛撇开,那么在这种赛制下,实际只保留了一场淘汰赛,那就是决赛。理论上来说,这种赛制的含金量无疑很高,但是在1978年却出了一个大BUG,那就是至今被怀疑为默契球的阿根廷与秘鲁之战。不论当时秘鲁是否有所顾忌,但这一争议本身,就体现了这种貌似完美的赛制背后最大的逻辑漏洞。与此相比,淘汰赛或许不是最完美、最有含金量的,但可能比这种赛制稍微更公正、更安全那么一点。虽然1980年欧锦赛采用了世界杯八强的循环半决赛制度,但是小组赛和复赛中实行“双重循环制”以决出“含金量更高”的球队的思想,无疑在阿根廷之夏受到了拷问。

 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仍然采用双重循环制,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杯扩军的结果,24队小组赛,12队晋级复赛的话,那么很容易引出1/4循环赛。12强复赛并没有产生默契球的嫌疑,但是这种赛制在四年后的世界杯上却没有继续使用,双重循环赛制度在国家队大赛中宣告寿终。在新世纪初的欧冠,一度复活过这种赛制,但是却由于喀麦隆球员维维安福的猝死而被判为不人道的、压榨球员的赛制。实际上,面对那种沉重的比赛负担,当时没少爆出豪门球员服用禁药的消息。这里就有一个思考,杯赛毕竟不是联赛,我们虽然需要确保杯赛的含金量,但不能为了所谓的保险,而采用多重循环赛来确保,因为默契球的、以及现实中球员体力等各方面因素都是不可忽略的。杯赛,终究只是杯赛,如果一定要把它改造成联赛,那么干脆就彻底变成一个联赛,否则就尊重现行规则,不要再胡思乱想。

  欧锦赛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过程。从其前身中欧国家杯的主客场双循环制,最终演变为淘汰制。刚才说过,这个赛事只有5队参赛,而在最后一届才增加为6队。主客场双循环,使这项赛事陷入了漫长的延宕,临近二战的一届就是最好的例子,由于最后几场比赛未进行,最终所有球队都不计算名次和成绩,否则的话,匈牙利本应在二战前就可以取得他们的首项锦标。

  也许是吸取了中欧国家杯失败的教训,第一届欧洲国家杯采用主客场淘汰制进行预选赛,决赛阶段则是单场淘汰制。单场淘汰制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俱乐部赛事之一——拉丁杯上被启用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赛程短、焦点集中,决赛阶段也免除了球员的劳碌之苦。而在1968年的欧锦赛,则采用了和世界杯有所区别的循环+淘汰制,那就是预选赛分组循环,八强主客场淘汰(相当于现在的欧锦赛附加赛),四强则仍然采用拉丁杯行之有效的四强单场淘汰赛。从包含预选赛的整体视角来说,你能说这不是循环+淘汰吗?

  现在很多媒体都强调,1984年是欧锦赛采纳赛会制之始,这一点我不能认同。为什么说1980年的赛制就不是赛会制?1980年的小组赛是半决赛,1984年的小组赛则是1/4决赛,淘汰赛数量则从1场(两个小组第二严格来说已经是被淘汰的幽灵,所以说成“淘汰”赛就有点滑稽)增加到3场,除此以外,这两届欧锦赛的组织原则没有什么不同,说一个是赛会制,另一个则不是,这个话毫无道理,纯粹只是被表象所蒙蔽罢了。

  其实就冷战时期的欧洲冠军杯、优胜者杯和欧足联杯这欧洲三大杯而言,同样都是经典的淘汰制杯赛,这些赛事从头到尾都是淘汰赛,就和各国国内的杯赛一样,区别仅在于欧洲三大杯的淘汰赛是主客场制,国内杯赛通常是单场制。也许有人说这意味着三大杯有很强的偶然性,但是我要说,这恰恰就是自古至今杯赛的原貌罢了,真正的杯赛,本来就应该是如此。从演变的角度来说,循环+淘汰的赛制,是一种变态,甚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纠结的心态,乃至掺杂了不纯粹的考虑,比如俱乐部的商业利益。

本文链接地址:为什么一般的赛事都会采用小组赛加淘汰赛的模式?这是最好的模式吗? - 知乎

文章页内容下广告位-后台主题配置内设置。

发表评论

必填

选填

选填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